中国政府网
|
陕西省人民政府
|
咸阳市人民政府
信息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信用中国(陕西)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陕西)
长者模式
登录
注册
退出
是否打开信息无障碍浏览
确定
取消
搜索
首页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企业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业信息
> 正文
前三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时间: 2013-12-05 00:00:00
来源:
作者: 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 系统管理员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
分享:
一、总体情况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升。1-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17.48亿元,同比增长13.3%,高于全国平均3.7个百分点,增速列居全国第5位。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579.46亿元,同比增长13.0%。我省工业总体上呈现出“两回升两增长一转正”。一是工业增长稳中有升,能源工业缓慢回升;二是12大类行业工业全部实现正增长,11个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呈现正增长;三是工业利润由负转正。
工业增长稳中有升。1-7月完成工业增加值3993.77亿元,同比增长13.0%,1-8月完成4576.34亿元,增长13.2%,1-9月完成5217.48亿元,增长13.3%,工业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能源工业缓慢回升。1-7月完成工业总产值4132.79亿元,同比增长3.7%,1-8月完成4722.55亿元,增长4.0%,1-9月完成5343.66亿元,增长4.5%。能源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速继5月触底后,开始缓慢回升。
12大类行业工业总产值全部实现正增长。9个行业累计增长高于全省13.0%的平均水平; 4个行业增幅超过去年;其中,煤炭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59.56亿元,增长0.6%,呈现恢复性增长。
全省11个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呈现正增长、正拉动。其中:西安累计增长16.1%,高于去年同期4.5个百分点;榆林、延安1-9月分别增长3.8%和9.3%,回升明显;其他地市增速虽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均在合理增长范围。
企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1-6月实现利润893.88亿元,同比增长1.11%;1-7月实现1010.78亿元,增长0.75%;1-8月实现1127.96亿元,下降0.36%;1-9月实现1292.83亿元,增长1.12%,增速由负转正,趋势向好。
二、主要特点
1、非能源工业持续快速增长。1-9月,完成工业总产值8235.8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0.65%,为近年来最高。1-6月非能源工业总产值增长21.0%,1-7月20.6%,1-8月20.0%,1-9月19.3%。其中装备制造业7、8、9月累计增速分别是20%,19.9%,19.8%,稳定增长;原材料分别是18.7%,17.6%,16.5%,平稳增长;消费品工业分别是24.1%,24.2%,23.7%,快速增长;电子工业15.1%,11.5%,10.8%,增速放缓。
2、能源工业三季度以来缓慢回升。1-9月,完成工业总产值5343.6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9.35%。1-7月总产值增长3.7%,1-8月4.0%,1-9月4.5%,能源工业在5月触底后开始缓慢回升。主要原因是煤炭、原油价格有所回升。6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品价格同比下降16.8%,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价格下降2.4%,9月份则分别下降12.0%和1.2%,降幅明显收窄。
3、大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增速保持正增长。1-9月,全省64种工业主要品产量中,同比增长的有48个,增长面为75.0%,增速超过20%的产品有19个。其中天然原油增长3.8%,天然气增长22.2%,发电量增长1.5%,发动机增长109.1%,汽车增长25.9%,钢材增长26.7%,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6.9%,原铝增长43.3%,中成药增长29.6%,水泥熟料增长20.4%,平板玻璃增长27.5%,塑料制品增长38.7%。产量同比下降的主要有:金属切削机床下降26.9%,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下降16.2%,金属成形机床下降14.3%,金属切削工具下降12.9%,服装下降12.1%,布下降10.5%,精甲醇下降9.4%,锌下降4.3%,钼精矿折含量下降4.2%,纸制品下降1.9%,原油加工量下降1.6%。
4、重点监测工业企业产值稳定增长
1~9月份,119户重点监测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434.93亿元,同比增长5.4%,完成销售产值5231.62亿元,同比增长5.3% ,产销率为96.3%。产值增长的企业69户,增幅在20%以上的企业有22户。其中产值在20亿元以上实现快速增长的企业有:比亚迪增长44.9%,法士特24.5%,陕汽16.6%,宝石机37.8%,陕飞31%,延长中立新能源54.1%,陕化42.2%,陕西省电力公司19.8%,宝鸡育才玻璃88.9%,陕西声威建材110.5%,西安银桥13.6%,西凤酒35.1% ,汉中烟厂21.2%。
5、全省11个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呈现正增长、正拉动。西安市880.60亿元,增长16.1%,较去年同期上升4.5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6.88%,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78个百分点;铜川市131.99亿元,增长19.1%,较去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占2.53%,拉动增长0.29个百分点;宝鸡市532.50亿元,增长18.1%,较去年同期下降4.2个百分点,占10.21%,拉动增长0.83个百分点;咸阳市588.39亿元,增长19.0%,较去年同期下降4.8个百分点,占11.28%,拉动增长1.78个百分点;渭南市415.99亿元,增长16.4%,较去年同期下降6.6个百分点,占7.97%,拉动增长0.37个百分点;延安市679.29亿元,增长3.8%,较去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占13.02%,拉动增长0.50个百分点;汉中市190.89亿元,增长21.8%,较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占3.66%,拉动增长0.56个百分点;榆林市1416.16亿元,增长9.3%,较去年同期下降4.2个百分点,占27.14%,拉动增长0.18个百分点;安康市168.46亿元,增长24.3%,较去年同期下降9.7个百分点,占3.23%,拉动增长0.71个百分点;商洛市107.65亿元,增长27.4%,较去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占2.06%,拉动增长0.56个百分点;杨凌示范区22.13亿元,增长22.3%,较去年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占0.42%,向上拉动0.10个百分点。
三、“拐弯超车”亮点分析
1、陕西工业增速始终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以上,全国排名稳步上升。3月累计增速13.5%,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4月高于全国3.8个点,5月高于3.6个点,6月高于3.7个点,8月高于3.7个点,9月高于3.7个点。全国排名也在稳步上升。上半年并列全国第8位,1-7月并列第5,1-8月和1-9月位列第5。
2、与我省工业总量相近的6个省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我省只有安徽。与去年同期相比,除上海较去年增加3.5个百分点外,其余省份增速均较上年下降。增速排名上升的安徽由去年同期的第6位上升至第3位,福建由第8位上升至第6位,内蒙古由15位上升至10位,上海由31位上升至30位。
2012-2013年与我省邻近省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对照表
省份 2013年1-9月 2012年1-9月 增减情况
增速% 排序 增速% 排序 (百分点)
福建 13 6 14.9 8 -1.9
安徽 13.7 3 16 6 -2.3
陕西 13.3 5 16.4 1 -3.1
内蒙古 12.2 10 14 15 -1.8
上海 5.9 30 2.4 31 3.5
天津 13 6 16.2 2 -3.2
山西 10.7 23 11.4 23 -0.7
与我省相近省份以2012年底工业增加值总量为序,我们选取福建、安徽、内蒙古、上海四地区与我省近一年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作一对比。可以看出,我省与福建、安徽和内蒙古四省区今年前9个月的走势与去年底相比下滑幅度均较大,但目前都有企稳回升的趋势。上海则反之,今年增速好于去年。
3、我省与安徽主要指标对比
1-9月,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低于安徽926.52亿元,差距较上月被拉大了113.16亿元;累计增速低了0.4个百分点,较上月缩小0.3个百分点。我省企业户数(1-8月)为4364,较上月增加10户;安徽为14678户,较上月增加40户,安徽较我省多10314户。实现利润(1-8月)高于安徽334.99亿元;增速低了18.43个百分点。产销率低于安徽2.46个百分点,差距较上月微缩。从产品来看:发电量低于安徽357.61亿千瓦时;增速低了5.57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高于安徽1196.75万吨;增速低了25.04个百分点。钢材低于安徽1042.46万吨;增速高了15.5个百分点。水泥低于安徽2426.12万吨;增速低了2.2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高于安徽19.9万吨;增速低于安徽3.8个百分点。汽车低于安徽43.54万辆;增速高了29.5个百分点。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
1、能源工业下滑非能源工业难以弥补。能源工业增加值约占规上工业的55%,利润占到75%左右,今年能源工业大幅下滑,需要非能源工业翻倍增长才能保持工业增速不下滑,显然做不到。这表明我省以能源为主的工业结构对全国经济依赖性强,受传到效应影响,对宏观调控非常敏感。从目前形势看,能源工业从高速度发展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加快工业发展必须在非能源工业上下功夫。
2、我省短时间内总体上难以赶超安徽。从监测的10项指标看,我省除了工业利润和原油加工量、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各指标外,其他指标都低于安徽。我省对安徽的优势主要在能源资源产业。我省规上企业户数4364户,而安徽是14678户,是我省的3倍多,说明安徽的工业主体比我省雄厚得多。从速度上看,安徽的多项指标比我省快,特别是利润增长和发电量比我们快,但我省的汽车增长要快得多,我省是25.9%,而安徽是-3.6%,再加上吉利汽车很快进驻陕西,表明汽车工业很快能缩小差距。
五、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趋势分析。2011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经济持续降温、增速放缓。全国GDP从2011年的10.4%逐步下降到2013年上半年的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3.9%下降到9.3%。陕西工业经济受全国影响,2013年上半年矛盾凸显,能源行业首当其冲增速大幅下降,逐渐波及其他行业,目前有触底回升迹象。非能源行业虽然保持高速增长,但难以弥补能源工业下滑的影响。由于调结构、促升级的要求,能源产业低速增长将会持续相当长时期。煤炭行业结束了暴利时代,开始进入正常盈利时期。能源产业减速,产品价格下降,缓解了市场供应紧张形势,对非能源产业产生积极作用,对电力等传统耗能工业产生有利影,有利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能源产业减速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2、四季度稳增长具体措施。一是抓地市,进行调研督导;二是抓企业,搞好跟踪服务;三是抓行业,做到扬长粗短;四是抓产品,确保稳定生产;五是抓促销,推进省内配套;六是抓项目,促进结构调整。
3、把握机遇加快调结构、促升级。一是在能源化工的深度转化上狠下功夫,大力发展煤化工,延伸产业链条。二是大力发展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三是加快有色冶金、建材、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四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存量资产的优化重组。 (转自陕西省工信厅网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2013年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下一篇: 我省光伏产业开始全面复苏